中文
2020-09-09

新作 | 古村的傳統新生:楊家樓村文體中心

1.jpg


[ 緣 起 ]


草塔鎮楊家樓村地處浙江中部,有800多年的曆史,同時又是有着4000人口的大村。當地經濟比較發達,在近些年城鎮化的進程裏,很多傳統民居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農民自建房。這樣一場大範圍的革新,一個現實問題置入了建築師的視野。


鄉村本身積累了大量的文化沉澱,包括有形的物質肌理,也包括無形的鄉風、鄉俗,而這些需要一個媒介去承載,因而,鄉土公共建築正是一種喚醒,在新與舊的交疊裏,有節制、适度的進行鄉土文化再造,喚起本土文化的新生。


項目基地位于田園曠野與村落的臨界點,具有良好的景觀視野。兩種肌理相互交疊構成了甯靜安逸田園韻味,使得建築消隐于自然,浸潤鄉土生活阡陌之内。


[ 楊家客廳 ]


2.jpg

↑軸測圖


楊家樓顧名思義其地爲楊姓所世居,楊氏家訓提倡大忠大愛、大孝大勇、尊師重教、重義輕利、濟貧助困、和鄰睦族,影響了一代代族人,幾百年來楊家樓湧現出無數文武賢才。楊洪康就是其中一位,1995年,楊洪康在外經商後,一直熱心公益事業,多次奉獻鄉梓,本項目全部由楊洪康個人捐助,完成了他爲家鄉建造一座文體中心的心願。

 

關于文體中心的定位,設計師與村民進行了多次溝通,根據鄉村現狀和日後發展,

它将是一個融合了文體中心、老年中心、文化記憶館、文化禮堂、村委辦公、先賢祠堂等多重功能的集合場所,是承載楊氏後人記憶的村落客廳。

 

這樣一個綜合性活動場地需要體現可達性高、可容納合作與參與性的集體行動以及多元化使用的空間理念。建築師将這樣一個多重功能的集合體進行拆解,各個體量嵌入到自然環境之中,更好地适應鄉村肌理,精确巧妙地叙述建築對地域的理解。三組建築(文體中心、村落客廳和祠堂)呈品字型布局,分别位于場地南、西和北側,而建築之間就構成了戶外公共空間。室内外空間這種凹凸的嵌入關系,更加拓展了公共交往的邊界。


3.jpg

↑項目概覽


4.jpg

↑ 文體中心與戲台對稱布置,中間形成活動廣場,構成村民戶外集散活動場所


5.jpg

↑ 環形跑道沿場地外圍布置,串聯出完整的活動路徑


在功能層面,沿着新時期鄉村複興的脈絡,重新梳理和組織布局、功能業态、新老關系等,打造一個鄉村客廳的概念,包括老人活動中心、宗族記憶展示、醫療服務、村民圖書館、村民食堂等,凝聚了傳統鄉村的生活形态。

6.jpg

↑ 場地功能布局


7.jpg

↑ 文體中心室内場景


8.jpg

↑ 鄉村圖書館


9.jpg

↑ 室外運動場地


[ 合院 ]


村落客廳是場地的主體,設計以功能爲起點,在有限的空間裏試圖利用空間的起承轉合,重構傳統合院式形制。以傳統段落式的禮制軸線展開遊賞路線,重組一系列情景交互關系。從鄉土民居的叙事性出發,結合人的情緒變化節奏,層層遞進的空間段落構成了幾段更加寂靜的地景空間,一幕幕場景依次展開。


10.jpg

↑ 院落内庭空間


浙中地區傳統民居多是規整的矩形、内向封閉的院落形式。水平空間上,呈現四面圍合的特征,由若幹建築單體與爲牆、廊等實體邊界構成要素圍合而成,“上有天井,通天接氣,下有明堂,四水歸一”,所謂“四水歸堂”。我們在設計中以傳統形制基礎上進行繼承和轉譯,化繁爲簡,以現代的手法,将院落空間轉變爲具有傳統情感體驗的場所,給人一種安全、親切、穩定感和歸屬感。

 

回型的院落布局既構成了一個抽象的精神核心,更是文化凝聚恰當的表達方式。整個院落由一條連續成環的開放式回廊所串聯和限定,與青磚砌體所限定的文化空間共同構成建築的物态建造結構及精神結構。

 

遊廊既是界面也是連接體,既是日常生活的外延,同時也是獨立的風景遊曆。回廊以内則限定出由自然地貌耕作而成的層疊地景,包括硬質和軟質。該地景系統自建築進口處往上與内部景物連接,而在宅院中部又轉而下沉至一個更加寂靜的地景空間,并延伸出風景的豎向層次。


11.jpg

↑ 回廊圍合出内庭院空間,增強了空間的内向性,庭院與建築自然過渡,在中部聚合爲一個宜人的交流場所


12.jpg

↑ 雙層建築富有節奏地收放排比,構成層疊地景,延伸出庭院的豎向層次。


[ 形制 ]


考慮到建築的實際功能及對應的體量關系,在建築造型方面,并沒有一味地往傳統建築方向進行仿古設計;同時也考慮到鄉村建造在材料選擇以及施工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性,設計上也摒棄了大面積的幕牆、表皮等炫技式的手法。而是選擇了相對比較現代但又是克制的、樸素的建造方式,采用硬坡屋面及折線形的屋頂輪廓,灰牆和白牆的形體穿插,以及镂空花磚、仿木格栅等裝飾構件,滿足内部功能需要的同時又喚起人們對美麗鄉村的記憶。


13.jpg

14.jpg

↑ 折線型的建築輪廓賦予了建築豎直方向的結構感,在鄉土自然環境之上,讓建築輪廓清晰可見。


15.jpg

↑ 白色塗料牆面與青磚立面搭配局部的镂空花磚、仿木格栅等裝飾構建,回應傳統建築中的木構特征,又以現代簡潔的手法兼備了現代建築的精神。


在構造層面,将樓闆、柱等建築構件的尺寸控制到最小,使建築溶于環境中呈現出輕盈之感,以加強簡潔和純粹的氛圍,達到建築形式上一種非物質化的抽象。镂空與格栅等部件将自然光線引入室内,讓建築得到呼吸,賦予空間新的活力。

 

外立面經過切割位移,建成錯落有緻的立體空間。青磚材質的延展,展現出新建築的律動性與強勁的張力,诠釋了現代主義風格。


16.1.jpg

16.2.jpg

↑ 立面圖


[ 結語 ]


建築師将鄉村公共空間融入到鄉村田園的大環境中,以當代建築的新生形态去轉譯傳統和文化遺存,作爲楊家樓的公共空間,與村民的日常生活相滲透,成爲村落客廳,通過物質實體和空間的方式觸碰溫暖的生活記憶,抵達人的内心世界。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楊家樓村文體中心

項目位置:浙江·紹興諸暨市草塔鎮

項目時間:2017年8月-2019年12月

項目規模:1.3萬平方米

設計單位:杭州綠城都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GMA綠城都會)

項目主創:舒捷華

建築設計:舒捷華、王忠好、馮明梭、來傑、阮國詩

結構設計:陳光遠、倪鑫翔

電氣設計:彭鑫

暖通設計:吳利強

給排水設計:屈盟



法律聲明

GMA

法律聲明

本網站由羅森伯格亞太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森伯格”)創建并運行維護。任何人進入本網站、閱讀任何内容、進行用戶注冊、從本網站下載任何材料或使用本網站提供的資料,即表示同意遵守下列條款。這些條款構成羅森伯格與您之間的協議。若不同意遵守這些條款,切勿使用 本網站。羅森伯格保留未經通知随時更新下列條款的權利,這些更新将同樣也約束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羅森伯格均有權拒絕任何用戶進入、使用本網站。

羅森伯格保留随時更正、修改、更新本聲明的權利。

版權聲明

羅森伯格獨立擁有本網站相關網頁内所有資料的版權,或與本網站相關網頁内的資料提供者共同擁有該網頁内資料的版權。未經羅森伯格的明确書面許可,對于本網站上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對其進行複制或在非羅森伯格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

本網站所載述的域名、商标、文字、視像及聲音内容、圖形及圖像均受有關商标和著作權的法律保護。未經羅森伯格事先以書面明确的允許,任何企業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制或傳遞。任何未經授權使用本網站的行爲都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 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